《亨利四世》導讀
2019年10月03日 00:11
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《亨利四世》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歷史劇,包括上、下篇兩個劇本,主要寫亨利四世前后,貴族叛亂及平叛的全過程。
《上篇》寫曾擁護波林勃洛克登上王位的潘西父子的叛亂。大致情節(jié)是:波林勃洛克成為亨利四世,由于是用不光彩手段奪得王位,所以激情很多貴族不滿。威爾士貴族葛蘭道厄首先起兵叛亂,然后是蘇格蘭貴族道格拉斯伯爵、阿奇包爾德也趁機侵入英格蘭。這次英國方面由年輕的亨利潘西,綽號為獲此波,帶兵把叛軍打得一敗涂地。根據(jù)當時風俗,戰(zhàn)俘可以用贖金釋放,擁有戰(zhàn)俘的人可以得到一筆十分可觀的贖金,所以獲此波拒絕向亨利四世交出戰(zhàn)俘,因而向亨利四世反目。獲此波與父親諾森伯蘭、華斯特商量決定無條件釋放所有戰(zhàn)俘,然后聯(lián)合道格拉斯一同起兵反對亨利四世:同時邀請約克大主教理查.斯克魯普也加入反對亨利的陣營。
為了平復叛亂,亨利四世決定御駕親征。出征前他召喚長子(也叫亨利)談話。亨利四世長子昵稱哈利或哈爾。哈爾親王在太子時期,是個只知道吃喝玩樂、游手好閑終日鬼混的公子哥兒。亨利四世流淚誠懇地指出親王的錯誤,哈利親王終于醒悟,向父王保證用實際行動痛改前非,并參加平叛戰(zhàn)斗。最終亨利親王評定了叛亂,殺死了有勇無謀的獲茨波,獲得了全勝。
《下篇》開始有謠言傳到諾伯森伯蘭伯爵那里,說戰(zhàn)爭取得絕對勝利。后來才知道戰(zhàn)爭失敗愛子獲此波戰(zhàn)場中被殺死,國王派兵已攻打的消息。諾森伯蘭悲憤至極,召集眾人,商量自衛(wèi)的復仇計劃,要立刻報仇雪恨。約克大主教準備以害死的國王理查二世的名義,把反叛變成正義,征集強大的軍隊開始行動。如果沒有諾森伯蘭伯爵的支援,叛軍能否支持下去,不敢肯定。但只要諾森伯蘭伯爵和約克大主教聯(lián)合反叛,勝利大有希望。大主教認為時機已成熟,民眾已厭倦了亨利四世,所以決定馬上行動,公布叛軍起兵的理由。但在此時諾森伯蘭伯爵由于自己兒子獲此波之死心灰意冷,聽從他人勸言,逃到蘇格蘭去了這個消息給了約克大主教以及同黨當頭一棒。最后信任國王的保證遣散了軍隊而國王的軍隊卻未遣散。亨利四世戰(zhàn)場受傷后就患了重病,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世,他心事重重,既對自己當年用不正當手段取得王位很內疚,又對既將繼承王位,無力治理國家。哈利親王向父王保證謹遵教導,一定治理好國家。